2015考研西醫綜合大綱知識點變化對比
[摘要] 2015年的西醫綜合大綱已于2014年9月13日公布,2015年西醫綜合考試總體考查目標與試卷形式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西醫綜合考試范圍為基礎醫學中的生理學、生物化學和病理學,臨床醫學中的內科學(包括診斷學)和外科學。

2015年的西醫綜合大綱已于2014年9月13日公布,2015年西醫綜合考試總體考查目標與試卷形式沒有發生任何變化,西醫綜合考試范圍為基礎醫學中的生理學、生物化學和病理學,臨床醫學中的內科學(包括診斷學)和外科學。其中,2015西醫綜合考研新大綱中知識點,發生了如下變化:
2014年西醫綜合考試大綱 | 2015年西醫綜合考試大綱 |
生理學 (六)消化與吸收 6.主要物質(糖類、蛋白質、脂類、水、無機鹽和維生素)在小腸內的吸收部位及機制。 |
生理學 (六)消化與吸收 6.主要物質(糖類、蛋白質、脂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在小腸內的吸收部位及機制。 |
生物化學 (物質代謝及其調節) 25.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和分解產物,脫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謝物的作用及其機制 |
生物化學 (物質代謝及其調節) 25.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原料、主要合成過程和分解產物,脫氧核苷酸的生成。嘌呤、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謝物的作用及其機制 |
病理學 (十一)泌尿系統疾病 膜性腎小球腎炎、微小病變性腎小球病、局灶性階段性腎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和臨床病理聯系。 |
病理學 (十一)泌尿系統疾病 膜性腎小球腎炎、微小病變性腎小球病、局灶性階段性腎小球硬化、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和臨床病理聯系。 |
總結上表,2015年西醫綜合的變動并不大。其中基礎三門生理、生化、病理內容略有變化,具體如下:
1、生理部分脂類在小腸內的吸收部位及機制改成了脂質在小腸內的吸收部位及機制。
脂質和脂類應當是同義詞,大家需要把重點放在不同脂質在小腸吸收部位的不同,以及機制的不同的考察上。
2、生化部分的變化增加了嘌呤、嘧啶核苷酸的主要合成過程。以往合成過程不做要求,這次增加以后,大家需注意掌握嘌呤、嘧啶核苷酸的合成的從頭合成和補救合成兩條途徑。并且也加大了考生對于其中涉及到的具體的步驟還有關鍵酶的考察難度,咱們應對方法是將具體章節的內容仔細理解并作相應的習題去幫助記憶。
3、病理學部分在泌尿系統章節增加了對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的病因、發病機制、病理變化和臨床病理聯系的考察,需重點掌握其概念內容以及具體表現,由于系膜增生性腎小球腎炎發展到一定程度會轉變為Iga腎病,而Iga腎病最近考察的力度在加大,所以對于這一章節內容的學習可以與內科相應章節內容配合學習,應對方法可以做一些相應的題目去幫助記憶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