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武漢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住房 “打八折”
[摘要] 憑畢業證就可落戶、購房租房“打八折”、最低年薪指導標準出臺
憑畢業證就可落戶、購房租房“打八折”、最低年薪指導標準出臺……11日,武漢發布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住房、收入新政。據了解,這是繼6月發布《關于支持百萬大學生留漢創業就業的若干政策措施》后的政策升級版,其中,在全國率先出臺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
據悉,新政重點解決好落戶、住房、收入三大問題,確保5年留下100萬大學畢業生——
實行大學生落戶與就業創業政策全脫鉤,確保大學生落戶零門檻,打造“門檻最低、手續最簡、機制最活”大學生落戶政策;
加快推進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求提供更多的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爭取“讓更多留漢就業創業的大學畢業生以低于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近期啟動建設“長江青年城”,打造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的典范樣本;
出臺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確保大學畢業生留漢工作收入不低于全國主要中心城市平均水平。
敞開胸懷攬才的膽識
“零門檻”落戶贏二次人口紅利
人口流動的最關鍵障礙就是戶籍制度,為徹底打破束縛人才自由流動的條條框框,此次留漢大學畢業生落戶政策實現真正“零門檻”落戶,體現出武漢敞開胸懷攬才的膽識。
經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大學畢業生在漢落戶比去年同期增長311%。升級版政策出臺后,將推動形成“人口總量快速增長、人口結構持續優化、人才流動合理順暢、戶籍改革全國引領”的新局面,打造大學生落戶“武漢樣本”,使人口數量、人口結構、人口素質顯著提升,在新一輪的人才爭奪戰中再羸先機,再贏第二次人口紅利,也就是人口中的人才紅利。
【政策】憑畢業證你就是“武漢人”
留漢大學畢業生年齡不滿40周歲的,可憑畢業證申請登記為武漢市常住戶口,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不受年齡限制。
【解讀】儲備產業人才隊伍
進入新常態階段,經濟增長更多依賴互聯網、金融、人工智能、文化創意等拉動,這些領域正是依靠“人”這個生產要素的行業。新政能推動人口總量規模擴張、人口結構合理優化,大力引進集聚產業人才、儲備產業人才隊伍。同時,還能樹立武漢友好、包容的城市氣質,增強武漢對人才的吸引力。
【問答】此次放寬留漢大學生落戶條件有什么新突破?
今年以來,武漢一直在積極探索“門檻最低、手續最簡、機制最活”的系統化戶籍改革新模式,此次新突破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是放寬年齡限制條件。博士、碩士畢業生不受年齡限制,普通高校本科學歷由年齡不滿35周歲放寬至不滿40周歲;普通高校專科學歷、非普通高校本科學歷由年齡不滿30周歲,放寬至年齡不滿40周歲。
二是取消擇業期限制條件。不再按畢業3年內和超過3年、普通高校和非普通高校設置不同的限制條件。
三是取消就業創業限制條件。落戶與就業創業政策“全脫鉤”,就業的取消勞動合同和社保證明,創業的取消營業執照和半年以上繳稅證明等材料。
“房子是用來住的”魄力
超250萬平米安居房,你能租能購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在今年推出首批3800余套人才公寓基礎上,留漢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新政提出,將加大住房建設和供應力度,未來五年,武漢將建設和籌集25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
記者注意到,在前期安居政策基礎上,武漢讓大學生更“樂居”,政策更加細化——
在此前已試水部分共享服務的基礎上,此次提出“完善共有式的公共空間和配套服務”,開發配套完善、宜居宜創的“長江青年城”、“青年社區”,培育打造創新創業的新青年育成地和新文化策源地;
在此前人才公寓最長租期達3年的政策基礎上,不但人性化操作提出“確有需要的最多可延長2年”,并切實考慮到大學生住房消費習慣,探索建立以“租購并舉”為核心,有武漢特色、可復制可推廣的大學畢業生梯次化接續式保障性住房體系,不僅租房價格優,買房也能享優惠價;
相關部門留意到此前人才公寓入住區域不均的情況,突出“產城融合”,合理規劃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的地理空間布局,促進大學生”職”“住”匹配。政策還鼓勵現代產業園、科創小微企業園等各類園區,配建相應數量的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讓留漢大學畢業生住得舒心不“堵”心。
【政策】兩個低于“20%”吸引力大
未來五年,武漢將建設和籌集250萬平方米以上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其中,大學畢業生安居房(以下簡稱“安居房”)85萬平方米,以60平方米的小戶型為主。讓大學畢業生以低于市場價20%買到安居房,以低于市場價20%租到租賃房(如屬于合租的可低于市場價的30%)。
大學畢業生租賃房(以下簡稱“租賃房”)165萬平方米,以人均租住面積20平方米為主,推行“共享廚房”“共享洗衣房”和“共享客廳”等共享模式;租賃房租賃期限一般為3年,確有需要的最多可延長2年,延長期內租金標準按照市場價格執行。購買商品房或大學畢業生安居房后,應退出大學畢業生租賃房。
安居房不能上市交易。確需出售的,完全產權大學畢業生安居房由原出售人按屆時市場價80%回購;共有產權大學畢業生安居房,由共有產權人按產權比例以屆時市場價80%回購。
【解讀】形成房地產市場宏觀調控的“武漢樣本”
除新建、配建或改建一批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外,政府還鼓勵住房租賃專營機構通過租賃或購買市場房源的方式籌集大學畢業生租賃房,同時綜合運用金融、土地、投資、減費等多種舉措,降低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建設成本,甚至運用互聯網思維創新開發和銷售模式,推行共享廚房、共享洗衣房、共享客廳等共享模式,鼓勵企業拓展市場運營增值空間,降低租金和房價。
爭取讓大學畢業生以低于市場價20%買到房,不是要政府買單,更不是簡單的補助補貼,而是加快推進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向改革和市場要效益。武漢積極探索變行政命令式壓低房價為滿足租購房需求、緩解房地產市場供給壓力,或為全國房地產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索新路,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問答】哪些人可以申請租購大學畢業生保障性住房?
畢業5年內的大學生,擁有武漢市戶籍,在我市創業就業滿1年;家庭在我市無自有住房,且3年內無住房交易記錄的,可申請購買1套大學畢業生安居房。畢業3年內的大學生,擁有武漢市戶籍,家庭(未婚大學生的家庭指本人及父母;已婚大學生的家庭指大學畢業生本人、配偶及子女,不含父母)在我市無自有住房的,可申請大學畢業生租賃房。
薪酬直追一線城市的誠意
全國率先出臺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
薪酬水平是大學生選擇就業城市和工作崗位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武漢在全國率先出臺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直面該問題,展現出建設“大學生最友好城市”的最大誠意。
今年7月,市招才局牽頭,會同市有關部門,對包括“收入”在內的專題進行調研發現,我市大學畢業生的實際薪酬水平與一線城市和部分同類城市相比有一定差距。綜合考慮了武漢經濟發展水平、最低工資標準、大學畢業生實際薪酬水平、城市生活成本、企業承受能力等因素,經過科學測算并征求用人單位意見后,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出臺。
記者注意到,相關部門除調研就業者,還調查了用人單位——70家企業(大中型企業29家,小微企業41家),該標準獲得了普遍認可。
接下來,武漢將倡議推動用人單位積極執行最低年薪標準,并支持市屬國有企業作出表率。據市工商聯、市總工會了解,一批骨干民企和知名外企也會帶頭響應武漢市委市政府的倡議,積極為大學畢業生提高薪酬水平。同時積極加大勞動合同與集體合同工作力度。在勞動合同中突出有關薪酬水平的條款,增加用人單位對員工給付薪酬的約束力。
【政策】遠高全市最低標準
調查顯示,受教育程度直接影響高校畢業生的薪酬水平。此次新政確定大學畢業生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為:大學專科生4萬元、大學本科生5萬元、碩士研究生6萬元、博士研究生8萬元。大學生最低年薪標準是指導性標準,用人單位可根據大學畢業生的實際工作能力給予合理的薪酬。此次出臺的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總體水平在同類城市中位居前列,同時遠高于武漢市最低工資標準1750元/月。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中,大學專科生年薪是武漢市最低工資標準的近2倍,博士研究生達到近4倍。
大學畢業生在試用期滿后的最低年薪項目包括每月的基本工資、績效工資、各種補貼和獎金等貨幣化收入。上述收入包括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個人繳費部分,不包括用人單位繳納的部分。
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由市人社局、市國資委、市工商聯聯合向社會公開發布,實行動態調整,原則上隨社會最低工資標準同步調整發布。
【解讀】“新一線”城市掀起人才爭奪戰
今年4月,鳳凰衛視《問答神州》欄目組來漢,主持人吳小莉與80后創業者、斗魚直播聯合創始人張文明交談武漢創業環境時,張文明直言,武漢企業待遇低,長期以來并不是大學畢業生的首選。
武漢是中部六省最大的城市,有著最發達的商業,物價幾乎接近一線城市水平。 7月調研中,武漢相關部門直面問題:與國內一線城市相比,武漢高校畢業生實際薪酬水平差距較大,與部分副省級和省會城市相比,競爭力和吸引力也不強。
制定出臺合理的大學畢業生最低年薪標準,將營造良好的就業環境,在全社會營造愛才、引才、重才的良好氛圍,增強大學生對武漢城市的認同感,吸引到更多高端就業者,形成人才-企業良性循環,在“新一線”城市人才爭奪戰中再贏第二次人口紅利。
【問答】大學畢業生在漢工作指導性最低年薪標準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大學畢業生在漢工作指導性最低年薪適用于在武漢地區初次就業,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大學專科生、大學本科生、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用人單位主要包括企業和民辦非企業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