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少數民族骨干計劃?漢族可以報考嗎?
[摘要] 最近有不少考生問關于少數民族骨干計劃的相關問題,應屆生可不可以考?是不是只有少數民族同學有資格考?對于就業的影響?如果考博怎么辦?獎助學金有沒有政策傾斜等等問題。
什么是少骨干計劃?
少骨干是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計劃的簡稱。
實施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培養計劃,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少數民族人才培養工作的親切關懷。各單位要高度重視,認真落實,切實做好學生教育管理服務工作,努力培養一大批立場堅定、思想過硬,具有較高科學人文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少數民族高層次骨干人才,為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撐。
簡單來說就是培養高層次人才建設西部欠發達地區,想想能以不太高的分數進入重點院校,是不是覺得實現人生巔峰也沒有辣么難?
少骨干是不是特別好考
少骨干考生進入復試的初試成績基本要求是245分,是不是感覺很好考?這是一個最低分數線,它只說明過線有復試的資格,并不一定在學校的復試名單上,而且復試時,你會發現同為少骨干的競爭對手一點都不少,PK的激烈程度一點也不遜于統考考生,經常可以發現少骨干考生的初試成績甚至高于統考考生,對于這部分考生來說,少骨干只是為了更加保險。
根據教育部的規定,2018年骨干計劃招生人數的要求,碩士研究生為4000人,培養學校為211以上重點院校共有85所,每一所高校有十幾個學院,每一個學院有相當多的專業,一平均下來,其實招生名額相當少。
并不能單憑“少干”就是真的好考,選擇院校和專業的時候,要對比近年的復試分數線和專項計劃復試分數線,包括最終錄取的初試成績,全面衡量,不可盲目。
漢族考生可不可以考?
西部12省(區、市)、海南省、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福建、湖北、湖南(含張家界市享受西部政策的一縣兩區)等7個省的民族自治地方和邊境縣(市)。上述地區漢族考生應在國務院公布的民族自治地方工作3年以上,且報名時仍在民族自治地方工作,這些漢族考生可以參與少骨干計劃的招生,不過招生單位在招收漢族在職考生的比例不得超過10%。
關于考試
少骨干計劃考生參加統考,這點跟統考生沒什么不同,只不過是單獨劃線,分數線通常比統考生低。
關于就業
骨干計劃學生畢業后,必須履行協議回定向地區和單位就業,不得違約。碩士服務期限為5年。
畢竟是降分錄取重點院校,那意味著你已經接受畢業之后的種種限制,有得有失。如果立志回家就業的同學,完全可以放心報考,如果就業志愿未定,男/女朋友未定,男/女朋友就業地區未定,對大城市有向往,此類情況少骨干慎報,不然就業時面臨違約,也挺頭疼的。
關于升學
經生源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門同意(在職學生還須征得原工作單位同意),骨干計劃應屆碩士畢業生只能報考骨干計劃博士研究生,畢業后要回原籍服務8年。
獎助學金
學生在校學習期間的學費、住宿費等按招生單位相關規定繳納。各招生單位要按照國家和本單位的有關規定對符合條件的學生給予獎勵資助。在開展獎助學金評定時,要充分考慮骨干計劃學生的特殊性,予以適當傾斜。
但是也有同學反應,對于少干的獎學金標準和助學崗位,學校有一定的限制,這個各院校規定不同。
占用統考名額?
有一些統考考生對少骨干計劃生有一定的偏見,覺得剝奪了自身的權益,其實不是這樣的,骨干計劃招生是國家定向培養、專項招生計劃,并不占用統考名額,不管初復試,少骨干只和少骨干PK。